在對外開放的大環境下,國內外竊取商業秘密的手段也在不斷翻新,甚至使用了高新技術。了解這些竊密手段,能夠使我們知己知彼,牢牢把握保護商業秘密的主動權。有關資料表明,防止商業秘密被竊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動向:
(一)要防止別人利用通信網絡和高科技手段截取、竊聽商業秘密。例如,美國一家生產電訊器材的公司在國際投標中屢屢被某外國公司以微弱的價格優勢擊敗。失敗的原因是后者的情報部門在該公司的電話和傳真機上連線,事先偵聽了該公司預定的投標價格。再如,日本維尼公司的總會計師去醫院裝牙,不擇手段的競爭對手竟然買通牙醫,在其假牙內安裝了微型竊聽器。維尼公司的財務秘密變成了對方的“殺手锏”,使它在競爭中極其被動,最終陷入破產境地。
(二)要防止別人利用考察和參觀機會搜集商業秘密。早在80年代,蘇聯克格勃人員就利用本國技術代表團參觀日本化工廠的機會,用偽裝成手表的微型照相機拍下了這家工廠張貼在生產流水線旁的工藝流程表,使原本難以獲取的商業秘密,得來全不費功夫。
(三)要防止別人竊取出差人員的商業秘密資料。1990年夏天,美國波音公司的經理到某國投標,下榻于一家飯店的808房間。不料散步歸來,便發現自己的文件有被人翻動的痕跡。經調查,他之所以住進808房間,是競爭對手委托飯店老板精心安排的,不僅在房間里安裝有竊聽器,還能夠十分方便地翻閱和竊取他所攜帶的各種商業秘密資料。
(四)要防止別人收買內部涉密人員獲取商業秘密。美國的麥基公司是一家計算機軟件開發商,從1991年5月起,公司的高級主管唐納德負責開發代號為“D3'’的系列軟件。到了研制的最后階段,唐納德突然以身體不適為由辭職。1992年3月,麥基公司才發現肯特公司在市場上出售的“L8'’軟件與本公司即將推出的“D3'’軟件幾乎完全相同。原來,肯特公司獲悉麥基公司正在研制“D3'’軟件,覺得有利可圖,便以重金收買了唐納德,通過收買涉密人員得到了“D3'’軟件的技術資料。
(五)要防止別人以簽訂承包項目合同為誘餌套取商業秘密。日本某公司對中國一家企業掌握的真空管技術覬覦已久。1982年8月,該公司在發標建設發電站時,以讓這家中國企業承包100億日元的冷卻塔工程項目為誘餌,通過評估這家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輕易取得了真空管技術的設計圖紙。商業秘密騙到手后,承包工程也不翼而飛。
(六)要防止別人利用咨詢公司搜集商業秘密。一名精通人造鉆石技術的臺灣人竊取了他所在的美國公司的商業秘密,并通過經營咨詢公司暗中向國外出售。得知此事,另一家從事人造鉆石生產的公司立即前往接洽,以100萬美元買下了這項秘密技術。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