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安徽小崗村啟動了中國農村改革。五年之內,在中央大力推廣下,小崗村民的包產到戶成為風靡全國各地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事后看來,小崗模式其實是中國的一次地方制度試驗。包產到戶猶如一顆死而復生的新苗,直接挑戰了禁錮數億農民的“人民公社”制度。兩種制度對壘的結果高下立見,無論從農民的擁護程度、生產積極性還是社會效益來看,小崗模式都大獲全勝;“人民公社”剩下河南南街村等寥寥無幾的“遺老遺少”,也只是靠中央輸血才得以維持虛假繁榮。小崗村的啟示在于,只要維持基本公平和自由的競爭秩序,地方試驗往往能產生最好的制度。事實上,各地都可以推出自己認為最好的制度,從而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制度市場”。譬如重慶可以推出“重慶模式”,廣東可以推出“廣東模式”,而究竟哪個更好,需要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下由全國人民來評價。就和商品市場有能力揀選性價比最高的商品一樣,制度市場也有大浪淘沙的能力,把壞制度淘汰掉,把好制度留下來。
然而,要讓制度市場真正發揮作用,國家制度框架本身必須符合三個條件。首先,必須廣開言路,并從制度上保證憲法第35條規定的言論自由。地方模式的公平競爭意味著公正評價,而公正評價首先是建立在基本知情的基礎上。如果連地方模式的真實效果都不知道,談何公正評價?重慶“唱紅打黑”以來,重慶市民似乎熱情高昂,有的法學家據此評論“人民也會墮落”。作為大街上的普通男女,人民當然可能“墮落”,問題在于人民為什么會墮落?究竟是什么造成他們墮落?在重慶人民穿著專門制作的制服興高采烈“唱紅”的時候,他們是否知道自己為此付出的代價?當全國不少人為李莊案“打黑”喝彩的時候,他們是否知道法庭審判背后的“內幕”?如果人民只是一群“不明真相的群眾”,那么他們基于虛假信息做出的判斷必然是扭曲的、“墮落”的、“離譜”的,但是問題的根本顯然不在于“人民”,而在于不讓人民知道真相的制度。因此,要形成地方模式的公平競爭,政府首先不得壓制、控制或扭曲言論,就和政府不得通過指令干預市場、保護某些企業、歧視其它企業一樣,否則所謂的“市場”必然是變相的國家壟斷。
其次,在言論自由和基本知情的基礎上,人民應被賦予自由選擇的權利,尤其是通過憲法第34條規定的選舉權促使地方模式選擇符合地方多數民意。假如“重慶模式”實行充分的信息公開,尤其是財政與司法信息公開,重慶市民在知道自己的付出并做出機會成本判斷(譬如制作制服的經費可以用于醫療、社保或義務教育)之后,仍然擁護“唱紅打黑”的現有模式,那么這完全是他們的自主決定權。當然,如果“唱紅”費用其實是來自于中央某部的轉移支付,重慶市民實際上是在不亦樂乎地花全國人民的錢,那么全國各地的納稅人都有必要反思這種模式的合理性。事實上,由于地方模式首先對地方人民產生后果,因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地方“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完全可以對當地實行的政策做出明智判斷。如果地方選民被賦予自主決定權,那么許多地方農民“被上樓”等變相剝奪農民權利的土地制度“改革”根本不可能存在;只要多數農民的選舉權和發言權對當地官員發揮一點作用,就沒有人敢公然制定侵犯農民利益的政策,更不用說在全國各地蔚然成風。相反,有口皆碑的“成都模式”則不僅會受到當地農民的強烈擁護,而且也會自動得到各地紛紛效仿。
最后,地方制度競爭還需要在基本公正與法治的秩序下展開。有些地方改革雖然增進了多數人民的利益,卻可能侵犯少數人的合法權益。如果改革在總體上得大于失,且沒有更好的替代模式,這樣的改革仍然可以推進,但是必須賦予因此而受損的群體適當補救,允許他們通過法律機制維護自己的權利。一個突出的例子是農村城市化必須建立在民主和法治基礎上,賦予失地農民公正而充分的補償,讓他們公平分享發展的成果,至少做到任何人的基本生計不會因為“發展”而受到損害。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全國各地的“血拆”、上訪乃至暴力沖突將自動消失,中國的農村改革和城市發展將從此走上理性軌道。
只要符合自由、民主與法治的基本原則,良性的地方制度競爭與相互借鑒效仿將自動開展,而不需要中央直接出面推行。可惜的是,由于采取中央集權模式,像小崗村這樣成功的制度試驗在中國并不常見。當然,中央也清楚知道,對于這樣一個龐然大國,不可能所有政令都一律來自中央,否則必然回到計劃經濟的萬馬齊喑局面。另外,在實施效果未知的情況下,貿然在全國推行一項政策會產生極大風險,“大躍進”造成的悲劇可謂殷鑒不遠。因此,中央在諸多領域推行“試點”,但是這些試點一般局限于技術政策層面,而且中央指導作用過大,地方自主創新動力不足。更重要的是,一部單一制憲法往往對涉及地方自主決定的事宜規定過多,從而束縛地方創新的手腳。雖然憲法第3條規定了“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但是并沒有規定適當界定中央與地方職能的合理機制,因而在實踐過程中“統一領導”往往壓倒了地方“主動性、積極性”。譬如在上一屆選舉中,有些地方嘗試鄉鎮長直選試驗,最后被全國人大叫停;去年四川羅江縣嘗試人大代表工作室,也很快受到上級干預。
其實,按照以上三大原則衡量,這些地方試驗并無不妥之處,因而上級干預是不必要的。中央需要做的不是通過行政命令直接干預,而恰恰是通過法律機制保證地方試驗符合自由、民主與法治原則,從而為良性的地方模式競爭創造并維護制度環境。只有這樣,中國改革才能續寫小崗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