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兵:如何根治“三公消費”
科技部率先公開“三公消費”預算,值得贊賞。更重要的是細化并公開財政預決算信息
【背景】4月14日,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1年部門預算”。科技部今年獲中央財政預算撥款約237億元。其中,“三公消費”預算為4018.72萬元。科技部成為今年第一個公開“三公消費”預算的中央部委。
所謂“三公消費”,即用財政撥款支出安排的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等三項經費。多年來,“三公消費”因其費用過高、收支不透明、滋生腐敗,飽受公眾詬病。
3月初,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中央各部門“三公消費”支出原則上要“零增長”。
3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11年將繼續壓縮中央部門“三公消費”預算,并把中央本級“三公消費”支出情況納入中央財政決算。6月,國務院將就此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同時向社會公開。
科技部率先公布“三公消費”預算總額,應該如何看?如何從制度上杜絕“三公消費”不合理增長?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劉小兵認為,科技部率先把分散在不同部門和項目下的“三公消費”預算整合并公開,是政府預決算公開的一個進步。但要真正實杜絕“三公消費”不合理增長,必須向全社會公開每筆支出的預決算數據,接受納稅人的監督。
據劉小兵介紹,目前,在中國財政預算科目中,并沒有“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的條目,而是分列在不同的部門和項目中。同時,預算只是年度資金使用的計劃,最后的執行還要看“決算”。但是,預算公開是公眾監督的前提。
第一,預算公開為公眾評估“三公消費”提供了可能。有了“三公消費”預算數,公眾就有可計算科技部“三公消費”占該部門所獲全部預算撥款的比重,并與其他中央部門“三公消費”預算對比,甚至與其他國家的該類支出比較。
劉小兵指出,2011年科技部“三公消費”預算占該部門年度財政撥款的1.7‰,“這個比例不可謂不大”。從歐美一些國家的預算看,根本就沒有“三公消費”一說。“據我所知,在歐美國家,很多招待費都是由個人‘掏腰包’。”劉小兵說。
第二,預算公開會進一步推動財政決算的公開。年度財政決算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部門最終使用的金額。“要判斷‘三公消費’等到底花了多少,是否實現零增長,必須把決算金額公布于眾。只有這樣,公眾才能實施有效的監督。”
劉小兵建議,財政預決算信息還應繼續細化,直到公布每筆消費的最終去向。“目前的預算公開只限于功能性分類,沒有經濟性分類。而且,公開的科目僅限于‘類’級、‘款’級,頂多到‘項’級。至于每筆錢怎么花,公眾依然看不到。”
據他分析,此次科技部公開的“三公消費”預算,只是籠統公布了“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總額,并沒有細化到具體的機構和項目。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政府預決算信息中,每一筆招待費清單上,客人和主人的人數都能查到”。
細化財政預決算科目絕非一日之功。劉小兵提醒,要警惕重蹈廣州市政府部門預算公開半途而廢的覆轍。2009年,廣州市公布了該市本級114個部門的全部預算。但隨著財政部發文規定“誰制定的預算誰公開”,此后人們再也看不到廣州市政府各部門的預算了。
他最后指出,并非每個政府部門都會主動公開預算信息。按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今后中央部門預決算信息的公開,最好還是由財政部牽頭來做。在此之前,中央部門先行公布本部門“三公消費”預算,是一個必要的過渡,但不能止步于此。■
(財新記者 杜珂 采寫)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