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數據泄密事件被立案調查
全球緊盯中國數據
中國政府對經濟數據泄密事件展開調查,凸顯出人們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通常混亂的統計數據公布方式感到擔憂,因為泄密可能使知情人獲益而令市場交易者感到困惑和無助。
在國際市場上,美國經濟數據仍然是市場走向的最大原動力,不過中國已經緊隨其后,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推進器和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費國。對于中國工業產值、消費價格和房地產投資的月度數據,交易廳中的人們總是翹首以盼。不光在上海是這樣,在香港、東京、新加坡等市場也是如此。隨著全球經濟日益交織在一起,有關中國經濟的重大新聞常常能夠引起美國和歐洲市場的波動。
國內和國際交易商都試圖對中國經濟數據作出快速有效的反應,但普遍存在的泄密現象卻令他們的努力受挫。泄密行為使知情人事先得到可能引發市場波動的信息,同時讓其他人去捕風捉影。據國家通訊社新華社今天報道,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本周透露,共有5人因涉嫌泄密被立案調查,其中包括一名國家統計局辦公室秘書工作人員。新華社稱,很明顯,數據被泄露給企業以謀取個人私利。內幕交易在中國是違法行為。
政府改進保密工作
在美國,政府會不遺余力地保護類似的數據。例如,事先看到月度就業數據報告的記者會被限制在房間內并關掉手機,直至限制令取消。為了應對泄密事件,中國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改進官方數據的發布程序。在4月份舉行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他們將通過進一步縮小接觸涉密數據的人員范圍、縮短數據生產到發布的時間等辦法完善數據發布制度,減少數據被泄露的風險。
泄露的數據會讓知情人有機會預判市場對經濟增長和通脹變化作出的反應,從而在交易中占據有利地位。而對其他人來說,基于泄露數據的市場傳言則是個問題。
上海某外資銀行的一位債券交易員說,市場不得不考慮傳言的準確性。他說:“如果你認為可信度為50%,你的交易規模就相當于真正看到官方數據時所做交易的50%。”
這樣的交易可能意味著市場在數據公布之前就已經對數據作出反應。上海某臺灣證券公司的一位分析師說:“市場價格對于數據的反應比數據的公布提前了好幾步。”2010年1月20日,也就是顯示通脹率意外飆升的關鍵數據公布的前一天,中國股市暴跌了3.1%。到了1月21日數據公布當天,股市反而以平盤報收。當然,經濟消息曝光前的交易行為在其他市場也很普遍,包括美國,但那通常是基于市場預測而不是泄露的官方數據。
統計系統仍待完善
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悉尼分公司的散戶交易主管香農·布里格斯說:“中國經濟數據的公布時間顯然不像美國和歐洲那么明確。如果中國經濟數據的公布工作能夠更加確定一些,那么對所有人來說都可能是件好事。”
蘇格蘭皇家銀行證券公司悉尼分公司的常務董事兼國內交易主管賈斯廷·加拉格爾說,中國越來越明白為金融市場提供信息的必要性,“我們不會再看到以前中國對經濟數據的輕率態度”。不過他指出,即便如此,相關系統仍然很不完善,“我要說的是,中國經濟數據常常被準確無誤地泄露給市場”。
人們本來就對中國經濟統計數據的可信度有所懷疑,而泄密事件會加劇由此引發的問題。國家統計局稱2009年全國平均房價只上漲了1.5%,招致廣泛批評,因為這個數據顯然與人們對于實際房價快速上漲的感受相矛盾。國家統計局的對策是停止公布此類數據。
失業數據在美國是市場最關注的焦點,但在中國也被普遍認為具有誤導性。在過去十年中,盡管經濟增長率曾出現過較大波動,但中國官方公布的城市失業率卻從來不曾低于3.6%或高于4.3%。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也遭到了批評,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它沒能體現消費價格的真正漲幅。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感到不滿的一個主要原因,以至于網上的一個笑話揶揄說:“統計局的同志們不買菜。”(記者湯姆·奧爾利克發自北京)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