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嫗與一對年輕夫婦簽約,招他們為義子、義媳,本想此后可安心頤養天年,不愁養老送終,無奈相處年余難遂心意
簽協議養老送終
難相處反悔解約
年過七旬的譚芳是個退休工人,無兒無女的她,獨自居住在河池市金城江區自建的一層平頂房。日漸年邁體衰卻無人照料,找個心地善良的人為自己養老送終的意愿,在譚芳的心里越來越迫切。于是,老人逢人便訴說自己的苦衷,還到社區求助。
2006年5月,有人把金城江區白土鄉某村的覃力夫婦介紹給了譚芳。均是30出頭的覃力夫婦家在農村,也希望能住到城里,方便做生意,他們愿意按老人的想法,為譚芳養老送終,待老人百年之后獲得她的遺產。雙方的想法一拍即合,很快初步達成口頭協議。于是,覃力夫婦帶上孩子搬進了譚芳家,和老人一起生活。見住房較緊張,覃力夫妻為了改善居住條件,又出資對譚芳的房屋進行擴建和裝修,將原來的平房改建成兩層樓房(石棉瓦蓋頂)。
同年7月28日 ,譚芳和覃力夫婦在社區的主持下,簽訂了《遺贈扶養協議》,協議約定:譚芳因年邁體衰,自愿招覃力夫婦為養老義子、義媳。覃力夫婦給譚芳養老送終,譚芳百年后,由覃力夫婦繼承譚芳的全部遺產;如果譚芳反悔終止協議,必須賠償覃力夫婦扶養她所支付的費用,并賠償覃力夫婦擴建和裝修房屋所投入的全部費用。
起初,覃力夫妻基本按照雙方的約定,出錢出力照顧譚芳的起居生活。雙方的關系還算融洽。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譚芳老人在與覃力夫婦共同生活1年多后,對覃力夫婦越來越不滿意,因雙方溝通不夠,積怨逐漸加深。2008年4月,譚芳向社區提出解除遺贈扶養協議,并回老家環江過清明節后就沒有再回自家與覃力夫婦生活。
譚芳把自己的境況向老家的親屬們訴說后,親屬們都說,不如找自家人來照料更好。于是,同年6月6日,老人與其2個侄孫訂立《遺贈扶養協議》,并到環江縣公證處辦理了公證。
2008年6月23日,社區通知譚芳和覃力前來調解。譚芳在親屬的陪同下到場參加調解。但因雙方意見分歧過大,沒有達成一致意見。譚芳的親屬還和覃力夫婦大吵一架,繼而動起手來,這讓譚芳對覃力夫婦徹底失望,又和親屬返回環江老家。
一審判解除協議
老嫗補償扶養人
2008年7月,譚芳一紙訴狀把覃力夫婦告到了河池市金城江區人民法院,要求覃力夫妻立即搬出她的房子,拆除違章擴建的房屋,終止履行遺贈扶養協議。
在訴訟期間,法院委托廣西科桂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對譚芳房屋的改建、裝修、擴建部分進行評估鑒定,認定價值30536元。
開庭審理的時候,覃力夫妻覺得很委屈,認為他倆出錢出力盡心照顧譚芳的生活起居1年多,譚芳就這樣把他們掃地出門,實在太無情了,堅決不同意解除遺贈扶養協議。
金城江區法院審理后認為,譚芳與覃力夫婦于2006年7月28日簽訂的《遺贈扶養協議》,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符合當地民間習俗且未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該協議受法律保護,雙方均應按協議履行各自的義務。但在協議履行中,因雙方的關系惡化,不可能繼續共同生活,譚芳提出解除遺贈扶養協議,應予以支持。
但是,法院認為,雙方在共同生活期間,覃力夫婦出資對譚芳的房屋進行擴建和裝修所支出的全部費用,譚芳應當按照協議的約定給予補償。
金城江區法院據此判決:解除譚芳與覃力夫婦的遺贈扶養關系,雙方終止履行《遺贈扶養協議》;譚芳補償給覃力夫婦對譚芳房屋進行改建、擴建、裝修費用30536元,并于在本判決生效后1個月內給付;覃力夫婦于判決生效后1個月內搬出譚芳的房屋。
解除協議獲維持
終審駁回其他訴求
譚芳不服,向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老人認為,覃力夫婦沒有提出向她索取擴建和裝修房屋的補償金,一審法院主動判決她補償給覃力夫妻30536元是錯誤的。因此,譚芳請求二審法院改判補償的判決。
而覃力夫妻認為,他倆不同意解除遺贈扶養關系,因此沒有提出反訴,要求譚芳補償建房和醫療費、生活費等損失,但提供了相關證據,目的是如果法院判決解除遺贈扶養關系,好有判決補償的事實依據。請二審法院駁回譚芳的上訴,維持原判。
河池市中級法院審理后認為,譚芳與覃力夫婦簽訂的《遺贈扶養協議》,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沒有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協議合法有效。協議履行1年多后,由于雙方關系惡化無法共同生活,故一審法院判決解除協議,中院予以維持。
按照雙方簽訂的《遺贈扶養協議》的規定,協議解除后,譚芳應對覃力夫婦的房屋擴建、裝修和扶養費等進行賠償。但一審時覃力夫妻沒有提出反訴,一審只判決譚芳賠償部分房屋擴建、裝修費用,但對扶養費不作審理,故一審判決欠妥,應當由覃力夫妻就房屋改建、擴建、裝修和扶養費的賠償問題另行起訴。由于房屋擴建、裝修賠償費等還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因此對譚芳要求覃力夫妻搬出和交還房屋的訴求也不應支持。譚芳的上訴部分理由成立,可予支持。近日,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一審解除譚芳與覃力夫婦遺贈扶養關系,雙方終止履行《遺贈扶養協議》的判決;撤銷一審法院另兩項判決;駁回譚芳的其他訴訟請求。
我國《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當具備法律規定的合同解除條件時,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當事人簽訂合同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利益目的,如果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因一方不愿意履行,存在違約行為,導致無法實現預期目的,雙方當事人均有權要求解除合同。
我國《繼承法》第31條規定:“公民可以與扶養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扶養人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公民可以與集體所有制組織簽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集體所有制組織承擔該公民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弊T芳為了讓覃力夫婦給她養老送終,與他們簽訂了《遺贈扶養協議》,這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并不違反法律和倫理道德,因此法院認定是合法有效的。合同簽訂后,雙方均應嚴格按協議約定的義務履行。就覃力夫婦來說,必須履行生養死葬的義務,待老人過世后,才有獲得其遺產的權利。
但是,由于雙方在履行扶養協議過程中產生矛盾,關系惡化而無法共同生活。譚芳不愿意再履行協議,不再接受覃力夫婦的扶養,自己回到老家居住。譚芳的行為存在違約,導致覃力夫婦無法履行扶養義務,原來簽訂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雖然覃力夫婦不愿解除遺贈扶養協議,但在這種情形下,不能要求譚芳繼續履行協議,因此依法可解除簽訂的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6條規定:“扶養人或集體組織與公民訂有遺贈扶養協議,扶養人或集體組織無正當理由不履行,致協議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其支付的供養費用一般不予補償;遺贈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致協議解除的,則應償還扶養人或集體組織已支付的供養費用。”由于本案是譚芳提出解除協議的訴訟,扶養人覃力夫婦不同意解除協議,卻不提出要求賠償的反訴,因此,終審法院撤銷一審的相關補償判決是正確的。在遺贈扶養協議解除后,覃力夫婦可另行向法院起訴,要求給予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