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并購 |
|
|
直面外資并購 |
出處:法律顧問網·涉外m.dl735.cn
時間:2010/9/17 10:51:00 |
一外資全線出擊 面對外資并購浪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孰是孰非?據估計,在新一輪的并購浪潮中,我國大型骨干企業可能會在5~8年之內被外資并購,使之失去原有的品牌、知識產權和產業乃至于市場,我們的經濟甚至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筆者認為,當前外國跨國公司大規模的并購、蠶食我國大型企業,直接影響到我民族產業的生存與發展,形勢非常嚴峻。 大批跨國公司已經制定了在短期內吞并中國民族企業、壟斷中國市場的秘密戰略,并在逐步實施。如零售業、服裝、化妝品、化工產品、工程機械等許多行業。這些行業的外國跨國公司是通過對我國的企業并購來占領市場,逐步廢掉原有的中國本土品牌,達到最終用自己的品牌壟斷中國市場的目的。按照經濟學中的“幼稚產業論”,如果在本土企業未成熟的時候允許外國跨國公司大量并購,將會徹底摧毀該國的產業經濟。由于跨國公司在規模和技術上已經占有絕對優勢,很可能會帶來行業壟斷,這樣非常不利于市場的公平競爭。 長期以來,我國利用外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約占總體利用外資規模的60%~70%,并呈持續增長的勢頭。近年來,跨國公司已開始大舉進軍我國大型制造業,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家工程機械公司,已有9家全面進入中國,并購重點直奔我國工程機械業、電器業等領域的骨干企業、龍頭企業。 大連電機廠外資并購案、西北軸承廠外資并購案、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外資并購案、無錫威孚外資并購案、錦西化機外資并購案、杭州齒輪廠外資并購案......。在這些引資并購中,中方痛失品牌、市場和產業平臺的殘酷現實一再重演。針對這一問題,有專家指出,近年來在我國改革開放中有一個嚴重的錯誤傾向,各地方把吸引外資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推進國企改制的主要途徑。在地方政府鼓勵下,跨國公司乘機加緊并購我國各地方的行業排頭兵企業。他們憑借“500強”的優勢和公關能力,廉價收購我國骨干企業的優質資產、獨有品牌、核心技術和制造能力,將其納入合資企業,力圖控制企業經營權,逐步迫使中方退出,最終達到消除潛在競爭對手、壟斷我國市場、壓制我國技術進步的目的。 機械行業的外資控制力可以說到了危險的地步。這些企業是國家花費大量投資扶植成長起來的行業龍頭企業,存在著大量合資并演變為獨資的情況。比如,軸承行業的西北軸承,化工機械行業的錦西化機,油嘴油泵行業的威孚,電機行業的大連電機,齒輪行業的杭州前進齒輪箱公司以及常州變壓器廠、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等。這些在我國制造業中居舉足輕重地位的企業,幾乎無一幸免被外資收購。此外,哈藥、哈啤、青啤、華凌管線、華北制藥、熊貓電子等中國各產業的領導企業,也先后走入“國退洋進”的征程。 二、名花笑靨難再 1999年的南孚電池,其堿性電池產銷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五并且擴張速度世界第一。在南平地方政府“做大做強南孚”的沖動下,南孚數家股東以南孚電池69%的股份出資,與摩根斯坦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合資組建“中國電池有限公司”,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由于“中國電池”一家中方股東經營不善,陷入巨額虧損,摩根斯坦利成功收購了其持有的“中國電池”8.25%的股份。隨后摩根斯坦利先后從兩家中方股東手中大量增持“中國電池”股份,直到擁有72%的控股權。2003年,摩根斯坦利改變了原定海外上市的計劃,轉手以1億美元價格將所持“中國電池”股份全部賣給了南孚的競爭對手美國吉列公司。之前吉列公司進入中國10年來,在南孚的強勁市場攻勢面前無法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及南孚的10%。但南孚被控股之后,為了避免和大股東吉列沖突,被迫從增長迅速的海外市場退出,如今一半生產線完全閑置。 中國感光材料產業支柱之一的民族品牌樂凱膠卷,2003年10月與柯達合資,柯達以1億美元的現金和其他資產換取樂凱膠片20%的股份。柯達至此完成在中國市場并購合作的“三級跳”:1994年正式進入中國,向中國政府提出“全行業收購計劃”;1998年與中國政府達成“98協議”,投資12億美元與中國的7家感光企業中除樂凱之外的6家進行合資合作;2003年與最后一個中國對手樂凱合資,中國的7家感光企業全部進入柯達陣營。在整個產業向數碼領域轉型的背景下,樂凱膠卷近年來的利潤和市場份額持續下跌。 三、斬首如探囊取物 外資頻頻并購的案例大多分布在盈利能力很好的制造業、流通業以及高科技產業,如汽車、電信、啤酒、飲料、日用品、機械、大型綜合超市、醫藥行業等。在飲料行業,外資飲料已經占領我國飲料市場90%以上的份額,在洗滌用品市場上,美資寶潔公司如今占有中國洗發品市場60%以上的份額。中國流通領域的零售企業15強中,外資企業占了10強。 徐工被凱雷收購,不啻于一場行業地震。原本以卡特彼勒和沃爾沃為代表的外資巨頭、徐工為首的大型國企以及三一重工等新興民企“三分天下”的行業格局,從此成為外資的“一股獨大”。有評論認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半壁江山淪陷了。”據凱雷購并徐工的顧問介紹,作為一家財務投資者,凱雷的強項并不是產業運作,將來肯定會選擇套利退出。“最有可能的方式是,把徐工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徐工科技與并購主體徐工機械合并,尋求海外上市獲利退出。” “外資并購:99%中國品牌被賤賣!”這是10月19日人民網上一篇文章的題目。文章說,國內的品牌出售其實更像是一種擁有溢價能力的凈資產的收購,品牌的無形價值幾乎被完全忽視。這樣的結局不能不讓人嘆惜!中國的本土品牌99%被賤賣一點都不夸張! 世界著名的可口可樂品牌值244億美元,雀巢咖啡品牌值85億美元。《中國名牌》總編輯李為民曾說:“一旦某品牌真正成為名牌,牌子就會獲得一種獨立的、甚至支配企業的生命力。”然而,就是支配企業生命力的品牌往往被白送給了外資。國內被外資收購并購的企業,沒有幾個對品牌進行過評估,大多是對資產進行評估。品牌的無形價值幾乎被忽略了。 品牌也是資產,這是國際公認的。凈資產5億多的雪津啤酒轉讓價高達58.86億元,近乎一個“神話”,這就是“品牌效應”。但這只是特例,在國內再難找出第二家。據介紹,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企業兼并和收購競價之比不超過1∶7或1∶8,而現在國際上,公司競價20倍至25倍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法國達能集團以25億美元收購歐洲納比斯公司,相當于其資產的27倍。雀巢公司以3倍于股市價格26倍于資產總額的價格收購了蘋果公司。而我國徐工品牌價值被評估不低于60億,但卻差一點以20億的價格賣給凱雷。 四、解鈴還須系鈴人 外資所帶來的安全威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們自身的因素造成的,部分法規對于可能造成產業安全問題的外資并購仍缺乏必要的屏蔽。這與國際上很多發達國家的做法大相徑庭。雖然經濟民族主義遭受批評,但是各國都在批評他國的同時,并沒有放棄這些保護主義的做法。無一例外的,這些國家都設立了相應的法律,來解決這一類問題。相關部門出于利用外資改組國企的目的,對外資并購內地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大開綠燈,對其引發的后果卻缺乏足夠的預警與監管。“我們需要建立一套產業安全預警機制,就像一個家庭需要有一套家庭財產和人身安全預警機制一樣。”清華大學經濟安全研究所所長雷加說。他建議對某些行業和某些國家要特別關注。雷加說:建立這種機制,一是需要考慮我們的產業發展進程,二是需要考慮我們的產業組織特征,三是需要考慮我們的政府組織,特別是信息傳遞機制,四是需要建立一套精干有效的預警咨詢組織。這一機制至少應具備三個功能:一是能對各個產業目前的安全狀態做出評估,二是能對各個產業未來若干年的安全趨勢做出預測,三是要能夠及時將相關安全信息傳遞給我們的企業。從系統結構上看,在國務院層面上,應建立重點產業安全預警機制;在行業層面,應依托各個行業協會,建立行業安全預警機制。 應重點關注石油、煤炭、電力等能源行業,因為這些決定中國發展的能源安全;關注有色金屬行業,因為我們某些重要有色礦產資源供給的對外依存度已經很高;關注港口水運產業,因為在該行業我們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已使內資企業的控制力逐漸降低;要關注機械制造業中的龍頭企業,防止外資通過并購龍頭企業控制某個機械制造行業整個產業鏈;要關注汽車制造業,因為該產業的本土資本自主品牌競爭力和市場控制力趨弱;要關注高端計算機整機行業,因為它關系到重要部門的信息安全;要關注國內市場需求大的家電、手機、造紙、醫藥、批發零售業等產業,因為這些產業既關系到國內市場供給的穩定性,又涉及到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性;要關注紡織業,因為該行業是我們的出口大戶,中國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相當程度上是紡織業的低成本優勢。這些產業既關系國計,又關系民生,在這些產業安全上不能有任何大的疏忽。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
上一篇:商務部官員警示民企境外并購需防范風險
下一篇:直面外資并購
|
|
在線咨詢 |
|
聯系我們 |
電話:13930139603 13651281807
QQ號:373036737
郵箱:373036737@qq.co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