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對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的限制,美國、歐盟(European Union)和日本周二向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提起了對中國的貿易訴訟,要求中國解除出口限制,否則將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WTO將在2012年年底前后作出裁決。
新華社周二發表評論文章稱,歐美日的做法可能引發中國的抵觸,反而無助于解決分歧。新華社稱,此舉可能會對中美經濟關系帶來不利影響。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苗圩向新華社表示,中方也在積極準備,如果一旦被起訴,中方要主動去應訴。
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宣布了美國的貿易行動,稱美國不會聽任其他國家違背國際貿易準則。
貿易專家表示,WTO的裁決通常都會反對實施出口配額,但不論最終裁決結果如何,稀土貿易糾紛似乎都可能會升級。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貿易政策教授Eswar Prasad表示,中國可能會準備進行有力反擊,特別是考慮到中國目前正值領導層換屆,因此不希望給外界留下新領導班子難以抵擋國際壓力的印象。
中國目前的稀土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95%,1995年的產量占比為40%。近年來,中國已將年稀土出口配額從2005年的65,000噸削減至約30,000噸,稱主要是出于對環境問題的考慮,同時也希望保持稀土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美國國防部(Defense Department)估計,和2011年相比,以美元現行價格計算的稀土價格已飆升。近幾個月來稀土價格一直在回落,不過仍在歷史高位徘徊。
隨著世界其他產地加大稀土開采力度以應對中國在該行業的主導地位,預計到2020年其他產地的稀土產量將和中國產量相當。
誠然,全球稀土總產量僅略高于120,000噸,市場規模也不過數十億美元,而鐵礦石產量高達15億噸,市場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
但高科技公司需要獲取低價稀土,并極力游說歐美日相關政府機構采取一定的措施。稀土同時也有多種軍事用途,因此反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呼聲此起彼伏。
中國對稀土出口的嚴格管控也引發了研究領域尋找稀土替代品的活動。據研究公司Technology Metals Research的分析師Gareth Hatch統計,目前有36個國家正在進行稀土相關項目研究,數量超過419個。受貿易糾紛消息影響,稀土相關類公司(大部分都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的股票周二集體走高。
到目前為止,除了中國,市場已涌現出超過12家稀土開采商,十年內年產量有望達到10,000-40,000噸。其中,總部位于科羅拉多州的Molycorp Inc. (MCP)和澳大利亞公司Lynas Corp. (LYSDY, LYC.AU)正競相實現旗下稀土礦的滿負荷生產。
目前Molycorp正在翻新加利福尼亞的一座老礦。
預計約五年內還將有四家公司的稀土項目相繼投產,包括南非的Frontier Rare Earths Ltd. (FREFF, FRO.T)、加拿大的Avalon Rare Metals Inc. (AVL, AVL.T)和Quest Rare Minerals Ltd. (QRM, QRM.T)以及懷俄明州的Rare Element Resources Ltd. (REE, RES.T)。Rare Element Resources首席執行長Randy Scott表示,相關設施目前已經初具規模。該公司1月份表示,已通過鉆探證實,儲量增加了38%,至680萬噸。Scott還稱,三年前就已在加速推進稀土生產,但獲得相關許可及監管批準需要時間。
調查顯示,預計上述六家公司將為西方國家每年供應約120,000噸稀土,相當于全球產量提高一倍。
繼稀土價格下跌后,稀土行業一直在進行合并和整合。此類交易有助于打破中國對稀土生產的控制。但中國制造業的稀土消費量同時也讓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稀土消費國,而且中國在稀土原材料加工方面的優勢也在迅速增強。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放射性廢料,這是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所不允許的。
Frontier的首席財務長Paul McGuinness表示,中國在稀土生產方面的支配地位將一直保持到至少2016年,這也是三星(Samsung)和豐田(Toyota)等大型稀土用戶開始尋求向下游領域延伸的原因所在。他表示,鑒于稀土對于韓國工業的重要部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該公司的韓國合作伙伴不愿永遠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