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145條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對于處理涉外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我國秉承了國際私法中“意思自治”的原則,賦予當事人充分的選擇權,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是一國為維護其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利益,對其境內有關法律爭端享有專屬管轄權的體現。
《勞動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因此,該法并未賦予涉外勞動合同當事人以“意思自治”原則選擇其他國家法律的權利,對于境內涉外勞動合同關系,我國法律享有專屬管轄權。
勞動部關于《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條“適用范圍”第2款規定:“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只要形成勞動關系,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并為其提供有償勞動,適用勞動法”。
(3)為進一步明確我國境內涉外勞動關系的法律適用,勞動部、公安部、外交部和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于1996年5月聯合發布了《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其中第26條規定:“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處理”。
因而,根據上述規定,只要勞動關系發生于我國境內,則勞動爭議的解決必須適用我國的勞動法,而不論勞動者所屬的國籍。上述規定屬確定性的強制性規范而非任意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94條規定:“當事人規避我國強制性或者禁止性法律規范的行為,不發生適用外國法的效力”。
《勞動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因此,該法并未賦予涉外勞動合同當事人以“意思自治”原則選擇其他國家法律的權利,對于境內涉外勞動合同關系,我國法律享有專屬管轄權。
勞動部關于《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條“適用范圍”第2款規定:“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只要形成勞動關系,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并為其提供有償勞動,適用勞動法”。
(3)為進一步明確我國境內涉外勞動關系的法律適用,勞動部、公安部、外交部和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于1996年5月聯合發布了《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其中第26條規定:“用人單位與被聘用的外國人發生勞動爭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處理”。
因而,根據上述規定,只要勞動關系發生于我國境內,則勞動爭議的解決必須適用我國的勞動法,而不論勞動者所屬的國籍。上述規定屬確定性的強制性規范而非任意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94條規定:“當事人規避我國強制性或者禁止性法律規范的行為,不發生適用外國法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