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拆遷,位于南京下關區的一處老宅,在今年引起了廣泛關注:享有該處老宅權益的人不僅多達七十多人,而且疑似大詩人李白后代。下關法院受理了這個大家族的分家析產案件。昨天,這一引起廣泛關注的案件終于作出一審宣判。
事件回放
祖宅面臨拆遷引出75個繼承人
該案所涉李氏家族先祖叫李均泰,一百多年前從安徽來到南京,于清同治三年在今下關熱河路103巷置下一片房產。因面臨拆遷,圍繞拆遷補償款分配問題,李均泰的后人走上法庭。下關法院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工作,梳理出了繼承人范圍內總計130人的李家5支6代族譜,其中在世的70人,其中就有南京籍著名演員陶澤如。后下關法院召開了兩次聽證會,召集家族中各支代表核對族譜,并根據部分當事人提供的新線索,奔赴湖南、湖北、河南等地,查實了另外5名繼承人。經依法追加,最終繼承人范圍由訴訟時的37人擴大到75人。為確定繼承標的的具體面積,下關法院多方查找到民國時期、1956年土地改革時期的老檔案,結合落實政策發還通知,最終確定了面積。
“5+1”分配方案
多的能分三十多萬少的只有一兩千
該案最核心的問題在于房產的份額分配。李氏后人提出了兩種方案。一種是分成75份,就是75名繼承人平均分配。但因為該房經歷過多次變動,其造成的事實在法律效力的認定上存在大量不確定性和爭議性,所以這一方案被否決。另一種是“5+1”,也就是按照“五房”+“長房長孫”的分法,各占六分之一。所謂“五房”,就是把這些當事人按照血緣關系,分別歸到李均泰五個兒子的譜系中,各家派代表領一份,回去以后在各房內部自行重新分配。
經過兩次庭審的激烈爭論,昨天上午十點,下關法院第一法庭,數十位頭發花白的老人聚集在這里,聆聽法官宣判。因為判決書篇幅太長,法官讀了老半天才讀完。記者旁聽庭審發現,判決書對各方當事人之間的四個主要爭議進行了分析和明確。一是房產所占有的范圍和面積,二是訟爭房屋登記所有權人的認定及份額,三是房屋所有權的代表登記,四是各個當事人的繼承份額。對于第一個爭議,法院根據現有證據,結合歷史變動情況,認定面積總計737.3平方米。記者打聽了一下,按照每平方米7500元的保守估計,此處房產總價值至少在550萬。對于第二個爭議,法院認定房屋所有權應為1936年土地所有權登記證上的6個人——李文昭、李殿甲、李云海、李錦文、李文馨、李正瑞。對于第三和第四個爭議,法官也進行了相應認定,確定了所有當事人應占的份額,因為涉及人數過多,關系過于復雜,在此不作贅述,總之如果按照550萬的總價,七十多個人分下來,最多的能分到三十多萬,最少的也就一兩千塊錢。
爭議與解釋
為何長房長孫可參與兩輪分配
判決后,二房到五房的當事人情緒都比較平靜,而長房的一些后人,以吳業昇和陶澤如的哥哥陶澤時為代表,則比較激動,因為他們對長房長孫的分配份額有意見。他們認為,除非祖上有遺囑,說長房長孫一支在得到他們的1/6后,可以再和長房的其他兩支均分整個長房的1/6,他們才認可,但是,祖上并沒有這樣的遺囑,法院依據的所謂“風俗習慣”,他們不能接受,再說了,要說對家族貢獻大,也不是長房長孫,長房長孫不爭氣,很多事情都是長房的第二個兒子在打理,要說貢獻大,應該是這一支才對。
對此,記者特地采訪了該案的主審法官夏雯。夏法官告訴記者,其實,這樣判決是根據當初的土地登記證,在之前的幾次土地登記證上,都有長房長孫李正瑞的名字,而長房的其他孫輩成員,則一個都沒有登上土地登記證,法院判決繼承案件,第一要認的就是土地登記證,李正瑞是土地證上的6個人之一,就已經取得了1/6的份額,他的父輩連他父親有3個人,這3個人均分了他爺爺的份額,李正瑞父親已經過世,所以其父親的1/3份額,就由他繼承,這叫代位繼承。這就是為什么長房長孫在得到了1/6之后,還能再分得整個長房的1/3的原因。而“長房長孫”的風俗習慣,也是咨詢了多位民俗專家,并參閱了大量民國及解放后的案例后,采取的一個方案。法官告訴記者,其實通過這個案件,這個家族的很多人從原本互不相識,到重新聚在了一起,這種親人間的聯系,其實才是最寶貴的。
法官總結該案六宗“最”
1:人數最多,原被告加起來,共75人;
2:時間跨度最長,該房產歷經清、民國、新中國,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年;
3:繼承類型最全,除了正常順序繼承之外,還包含了代位繼承、轉繼承等法定繼承中的特殊情況;
4:繼承的份額劃分最復雜,其中最復雜的繼承人份額達到了53/8640;
5:判決書字數最多,共一萬九千多字,每份判決書長達33頁;
6:判決書打印的份數最多,已經打印了100份,可能還需要打印更多。
據統計,第四代人中,一人繼承1/120,一人繼承1/72,一人繼承1/18,四人繼承1/48,六人繼承1/108,三人繼承1/36,五人繼承1/60,一人繼承1/320,一人繼承1/24。第五代人中,六人繼承2/81,一人繼承2/27,十二人繼承1/432,三人繼承1/720,一人繼承1/960,一人繼承1/216,二人繼承1/144,四人繼承1/240,四人繼承1/192,二人繼承1/108,一人繼承53/8640,一人繼承1/24。第六代人中,一人繼承1/2880,二人繼承1/864,一人繼承1/240。
(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章如無注明本站原創均為網上轉載而來,本站刊載內容以共享和研究為目的,如對刊載內容有異議,請聯系本站站長。本站文章標有原創文章字樣或者署名本站律師姓名者,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